为建设我们完全新的中国而努力
——叶剑英致女儿叶楚梅 (1949年5月27日)
亲爱的梅儿:
收到你最近的信,是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的。知道你养病已经恢复了健康,增加了体重一公斤,也增加了血,又在继续着你们的学习,我很高兴!女儿,爸爸很对不起你,你来很多信,都没有答复。我知道远处在遥远的虽然是很自由的国家①里,由于言语、习惯,等等,自然要增加一些对祖国的怀念,何况祖国的人民,正在以千万倍的信心和勇气,来打断快要挣断的锁链的时候,不断的胜利的狂风,吹到了远远的西方的时候,你们的心情,爸爸是很知道的。女儿!让爸爸们,把新民主的地基,铲得平平的,让你们后一代,加工的把我们的祖国,建筑起一座自由、快乐、文明、进步、庄严、华丽的世界。你们不能逃避这一责任,你们必须完成你们这一代的责任。因此,当着你们还在学习时期,就应该全心全意的为建设我们完全新的中国而努力!女儿,我考虑过,也和哥哥②商量过,主张你学农业。因为现在才开始学医,时间太长,恐学不好。不过这仅仅是提供参考的意见而已。不过我另一种想法,不管学哪一门科学,首先要把俄文学个精通,那么,虽然在学校里没有学得很完全,出校以后,仍可自己继续研究的。我在北平学习市政③,跳下水去学泅水,时间还很短,学得还不多,我拟努力的学习下去。这也是一件不很容易的科学。我写这封信时,正值刘宁一④同志等快要出国,拿护照来签字的时候,匆匆写一封信,托宁一同志带给你。此时妞妞上学未回来,因此,你的妹妹就没有写信给你了。下次再给你寄信。祝你健康、进步!你的爸爸
27./V.1949.北平
【注释】
③ 叶剑英当时担任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兼北平市市长。④ 刘宁一(1907—1994)时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,当时准备率中国工会代表团经莫斯科去意大利米兰,参加世界工会联合会第二次代表大会。1948年12月平津战役打响后,北平被解放军包围,国共开始就北平和平解放进行谈判。同时,中共做好了接管北平的准备工作。1949年1月1日,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、北平市人民政府公告成立。军管会主任为叶剑英,兼北平市长,副主任为谭政。1月31日,人民解放军入城接管防务,至此,北平宣告和平解放。2月2日,中共北平市委和北平军管会入城办公,并向全市发布了《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入城办公办法》,对稳定秩序、恢复和发展生产产生了积极的影响。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,北平军管会有序接管了北平的各方面工作,稳定了北平的金融市场和市场物价,电信、邮政、医院等许多单位工作均未中断,兵工厂、造纸厂、炼钢厂、被服厂亦次第复工,各种公用事业都恢复得很快,赢得了市民的赞许。5月27日,在繁忙的工作之余,叶剑英给在苏联留学的女儿叶楚梅写了这封家书,透露出自己正在努力学习管理北平城市的方法,认为“这也是一件不很容易的科学”。
在这封家书中,叶剑英告诫女儿,在老一辈革命者和革命先烈的奋勇拼搏下,人民共和国大厦的地基已经打好,需要年青一代在上面建设美好的家园。青年人必须努力学习各项科学知识,勇于承担建设祖国的重任,接力奋进,把新中国建设好。家书反映了老一辈革命家公而忘私、鞠躬尽瘁的报国情怀和对后代严格要求的廉洁家风。叶楚梅,1928年出生在香港。1945年被接到延安,与父亲团聚了才一个月,就被送到东北接受磨炼,成为东北民主联军的一名战士。1948年留学苏联。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机械工业部机床局副局长。叶剑英(1897—1986), 原名宜伟,字沧白,广东梅县人,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导人之一,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,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。1917年叶剑英进入云南讲武堂学习。毕业后追随孙中山先生,投身于民主革命。参与筹建黄埔军校,任教授部副主任。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二师师长,后任四军参谋长。1927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,后参加领导广州暴动。1928年赴莫斯科学习。1930年回国,任中央军委委员兼总参谋部部长、红一方面军参谋长、福建军区司令员、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、红一方面军和军委参谋长。参加了长征。抗日战争时期,任八路军参谋长,被授予国民革命军中将军衔。抗日战争胜利后,参加中共代表团,赴重庆与国民党政府代表进行停战谈判,出席政治协商会议。1946年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首席代表。1947年返回延安后,参与领导全国范围的人民解放战争。1949年1月任北平军管会主任兼北平市长、北平联合办事处主任,为接管北平做了大量的工作。同年参加中共代表团,同南京国民党政府代表团进行和平谈判。后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、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。新中国成立后,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、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、中央军委副主席、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等职。(摘自《我心永向党:家书里的百年信仰》)
原标题:家风故事 | 叶剑英致女儿叶楚梅家书 (1949年5月27日)
来 源:江城清风
编 辑:刘艳波
初 审:马 佳 杨 冰
复 审:闫兴刚
终 审:刘耀东
总监制:李堂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