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疫”线人物事迹:蛟河市人民医院副院长王笃军

时间:2020-02-13 来源:蛟河市融媒体中心

王笃军,46岁,副主任医师,中共党员,从事医疗工作22年,现任蛟河市人民医院副院长,主管医疗业务工作。自参加工作以来,他始终如一,严谨求实,兢兢业业,工作中勇挑重担,敢于创新,善于总结,以高涨的工作热情、踏实的工作作风,赢得了广大患者和家属、领导和同事的赞誉。

率先垂范彰显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

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,蛟河市人民医院被省列入定点救治医疗机构。王笃军同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,该院的副院长,首先想到的是“责任和担当”,他积极按照医院党委的要求,第一时间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。制定医院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及救治流程、组建专家组、协助筹备防护用品、定期召开专家会诊、安排发热诊室、流观诊室、预检分诊.....。协调上级部门及院内各科室落实具体工作。从那时开始,就开始了昼夜不分的日子,像个陀螺一样不停地转,能吃苦、能战斗、能奉献的过硬作风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中充分体现。面对重重压力,他没有说过一个“不”字,也没有说过一个“怕”字。医院党委副书记刘建伟介绍说:“专家组,他是牵头的,领导中,他是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,干部党员本色尽显。”

科学指挥 践行医务工作者的职责与使命

此次一线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,作为主管医疗的副院长、医疗救治机动专家组组长的他,科学指挥,分工明确。对发热病人的会诊、提出诊治、防控意见;组织对医务人员诊疗及防控知识的培训。专家会商、业务指导,深入到临床一线,在急诊、在疗区、在预检分诊、在发热门诊、在留观病房,每一个环节,都要亲自检查指导,详细了解发热患者的就诊流程,解决现场一线医护人员在疫情防控中遇到的问题、困难。

该院门诊综合楼一楼有四个通道,对防控工作带来很大困难,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。他第一时间向主要领导汇报,研究决定,北门关闭,西门只对发热患者做检查时开放。白天工作时间只开通门诊入口,夜间只开通急诊入口。这样极大的保护了医护工作人员,避免交叉感染。

为了缩短会诊时间,会诊工作由刚开始专家组成员聚到一起讨论改为建立微信群,通过微信群进行网上会诊,以最快的时间为留观患者确定诊疗方案。

截止到2月12日早7:30时,该院发热门诊共计接诊患者228人,每一个患者的情况他都要亲自掌握,去一线指导,都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诊治,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。

以院为家,时刻关怀暖人心

发热门诊及隔离观察病房的医护人员要求做到二级防护,限制出入,故午饭和晚饭很难解决,他积极与负责后勤保障的领导沟通,解决了吃饭问题。

发热门诊、预检分诊、消杀管控、急诊等一线医护人员工作强度大,风险高,为提高医护人员的免疫力,增强体质,向主要领导汇报后,为一线医护人员提供中药汤剂,并安排中药房及煎药室马上落实。

由于取样过程中风险高,在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采样工作时,担心医护人员安全,曾几次偷偷的趴在隔离病房的窗户外观看他们的操作流程。以防因操作不当而造成医护人员的感染。他说“不是不相信我们医护人员的能力,而是不能忽略防控工作每一个环节。他们也是儿女,也是父母。”

就这样,每天早上第一件事是听取发热门诊的工作汇报,组织、参加专家组会诊,去一线指导。有时一天下来,听汇报、召集会议就要十几次,接打电话解决医护人员的问题更是不断,嗓子哑了也顾不上喝一口水,住也在医院,医院就是他的家了。

在医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,在他的感召下,医院党员干部职工积极主动投入到防控工作中,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健康防线。战“疫”还没有结束,王笃军同志继续在战“疫”一线履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誓言。

以身作则 做孩子行动的榜样

领导、医生是他的职业,父亲、儿子也是他的身份。自从疫情防控工作开始以来,连续工作20天,每天也只能休息3到4个小时,疲惫不堪,但是他还在咬牙坚持。连春节都没有时间回老家看望自己的母亲。家里只有放假在家的女儿独自过节。妻子也是医院的内科医生,夫妻俩人每天都在疫情防控一线工作。孩子放假在家,三餐问题根本没有办法完全解决,懂事乖巧的女儿特别理解父母的辛苦,每日在家独立完成作业,简单对付一口。她总是对父母说:“爸爸、妈妈不用担心我,我可以的,你们要注意身体,你们是我最好的榜样!”。他对女儿说“我是一名共产党员,党考验我的时候到了,这时候我不能给党丢脸,抗击疫情就是上战场。”


来源:市委宣传部 陈爽

制作:王爽

责任编辑:苏莉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