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在我们中间》选读丨往事如“烟”(下)

时间:2024-04-01 来源:蛟河融媒


往事如“烟”(下)


在上期节目里,我们为您讲述的是有着“东北烟具收藏第一人”之称的李怀珠为何热衷于烟具收藏,以及烟具背后的那些鲜为人知的民俗故事。

今天的节目,我们继续带您走近李怀珠,共同去了解和感受他为烟具收藏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。

1.png

走进李怀珠的家,琳琅满目、形色各异的烟具令人叹为观止。鼻烟壶、旱烟袋、水烟袋、烟斗、烟嘴等被分门别类地摆放着,构成了一个千姿百态、异彩纷呈的艺术世界。从1993年至今,这些烟具曾在国内各种规模的展会中闪亮登场,也引起了各界媒体的广泛关注。

【同期声】李怀珠:我在合肥参加过全国烟标烟具展览,还在沈阳参加过东北民间艺术展览,吉林市艺术节、长春市冰雪节、蛟河市红叶节都把我的收藏作为地方民俗文化的内容向大家展览。另外,我的收藏门类比较齐全,并且有地方特色,引起了各地媒体的关注,收藏的事迹先后被《中国烟草报》《中国烟草杂志》《吉林日报》《江城日报》等新闻媒体关注,都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我收藏的内容和藏品经历。

2.png

李怀珠,这位与烟具收藏结缘的人,2004年被中国烟草博物馆聘请为研究员。正因为烟具超越了它原始的使用功能,提升了文化艺术性的这一独特魅力,才能使得李怀珠在寻寻觅觅中宁愿吃尽千辛万苦,却依旧初心不改。

3.png

【同期声】李怀珠妻子:一开始拿回家烟袋,我觉得新奇,不知道是买的,也没太关注,后来搞收藏得有财力和精力,得走访和探讨,我开始不太理解,李怀珠做我的工作,他说烟具收藏起来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关东烟的历史,了解到漂河烟的辉煌,很有意义。

目前,李怀珠收藏的烟具已有一千四百余件,每一次收藏的背后都有一个令人感慨的故事。真可谓是“谁知寻觅间,件件皆辛苦”。

【同期声】李怀珠妻子:后来我们俩一起出去的时候,看到与烟有关的一些东西非常好,而且能反映当地关东烟文化内涵的东西,我们俩就会不惜一切代价,把这个东西买回来。

为扩大烟具的收藏范围,李怀珠的足迹除了遍及蛟河各乡镇村屯外,他还利用出差的机会到各地的旧货市场去寻找烟具。

【同期声】李怀珠:出差到外地,我经常到当地市场寻找烟具,去过北京的潘家园、天津的沈阳街、长春的古玩市场、吉林市的南马路、哈尔滨农贸一条街等,有的地方凌晨三点钟开始交易,我就凌晨三点起床,骑一个多小时自行车,到地方天还没亮,我打着手电筒去找和烟有关的物件。

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,许多烟具已经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,李怀珠收藏的烟具见证了四百多年的关东烟历史,给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记忆。

4.png

【同期声】李怀珠:一个民族不能隔断历史,要有自己的文化,有地方特色,才有生命力。我在烟草公司工作过,又收藏这么多关东烟的资料、文化、图片,还有实物,这些东西都真实地反映了关东烟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,是一个珍贵的历史文物,是咱们的文化遗产。

5.png

如今,李怀珠收集整理的“漂河烟栽种技艺”以及“关东烟烟具使用习俗”已经被列入省市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在蛟河创建一个烟具展览馆是李怀珠最大的愿望。在这里,让我们共同期待李怀珠的这个愿望能够早日实现! 


(播出时间:2009年3月1日)


《在我们中间》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,定价88元,欢迎购买。在新华大街新华书店和人才小区一号楼北方书店有售。凡直接到融媒体中心购买此书的前300位读者赠送精美礼品一份。

订书热线:0432—67222829

     13294445252


来 源:蛟河市融媒体中心

编 辑:马 佳

责 编:王成平 马 佳

统 筹:闫兴刚

监 制:刘耀东

总监制:李堂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