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代人的守护
夏季天亮得早,杨宝山和管护区的工友们早早地起来,简单吃了早餐,便准备开始今天的护林、巡山之路。
【现场音】杨宝山:你俩今天上天桥沟看一看有啥情况,下午回来咱们一起再说吧。俺俩还上杨树沟,慢点儿啊。
作为蛟河市爱林林场凉水河子森林管护区区长,杨宝山已经在这里干了整整四十年。
凉水河子森林管护区坐落在三面环水、一面环山的孤岛上,四万公顷的森林面积就靠他们四名护林员常年管护着。
【同期声】杨宝山:我们这地方回趟家只有两种选择,一是翻山,二是坐船。坐船要一个半小时到沿江,再坐客车,客车到蛟河是六十公里,一个来回就要一百二十公里;翻山走就要走三个半小时,能翻到沿江,再赶客车也赶不上。所以说我们就选择在这儿住下,一个月只能回一趟家,到月末回趟家,也是一种非常奢侈、高兴的事。
【现场音】关喜如:晚上回来吃吧,四点半开饭。
关喜如是爱林林场的退休职工,也是杨宝山的表叔,杨宝山能够进入林场,成为一名森林管护员,与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。
【同期声】关喜如:那年正赶上杨宝山毕业,我和他爸在一个场子上班,后来和他爸合计,让杨宝山到林场上班,那时林场效益挺好,大伙儿所说“油锯一响,黄金万两”,都管我们林场叫“林大头”,就是有钱。
如今已经七十八岁的关喜如,一辈子没有离开过林业,他是爱林林场凉水河子这片林区的第一代林管员。提起上班护林时的那段光辉岁月,老人似乎有说不完的话。
【同期声】记者:你们那时候工作环境怎么样?
关喜如:那时候不好,深山没有电、没有路。每天工作需要八九个小时,在山里来回溜达,巡山。走累了呢,在树底下歇一歇,打个盹儿。渴了、饿了,就嚼口干粮,喝点儿山泉水。如果迷失了方向,就爬到哪棵高的树上,看看太阳在哪边,辨别一下方向。
怀揣着“林荣我荣,林兴我兴”的信念,关喜如从青春年少熬到了两鬓斑白。1987 年,他光荣退休之际,把二十七岁的杨宝山“拽”进了凉水河子来顶班。
从清晨八点出发,经过三个小时,在到达牛心顶子时已经接近中午时分,休息片刻,杨宝山将翻过眼前这座高山,与队友王玉福他们会合。
【同期声】杨宝山:那时候,老一辈就像我关叔,他们在那个江边栽了不少树。这个位置,凉水河子跟桦甸正好是交界位置,这里森林植被特别好,也适应森林保护,都特别好。现在的树,他们老一辈栽的树,都这么粗,我现在过来看都这么粗了。当时我关叔也跟我说了,不行就到这儿来上班,上凉水河子替他管护好这片林子。我说再说吧,不一定,走到哪步算哪步。当时别提了,一提起到林业都挺高兴的,心里老高兴了,后来一听说当护林员,我这心里就不太高兴了。守护这大山天天看不到人,这冷不丁要看着个城里人都老高兴了。晚上一到住的地方,就是来回“侃大山”,唠唠嗑。早早就睡觉,第二天早上还得早早起来。
最初,杨宝山对关喜如帮忙安排的工作颇有微词,但拗不过关叔及家里人的意思,还是被“押着”去报了到,成了“林二代”,领上了每月六十四元的护林员工资。
【同期声】杨宝山:那时候就寻思干两年看看,不行就回场子干点儿啥,或者当检修尺员,干点儿啥都行。后来干了两年就不愿意走了,看这树长得这么粗、这么高,一天要是不管,不上趟山溜达看看这些树,心里还不踏实,就是在这儿习惯了,后来就不愿意走了。当时我就寻思我父亲为啥给我起这个名字——宝山,就是为了让我保护这片青山,保护绿水青山。
【现场音】杨宝山:累了吧,来,坐这儿歇会儿,吃一口吧,就这点儿。
从二十七岁到五十八岁,是人一生中很长也很珍贵的一段时光,而对于杨宝山来说,四十年便如同一日,因为每一天他都面临着同一件事,那就是上山护林。
【同期声】杨宝山:我算了一下,一年大概得走二百多天,一天得走十四公里到十五公里,累计下来一年得三千多公里。我参加工作四十多年,大概要走十二万多公里,相当于绕地球三周。我就感觉自己挺厉害。得划号啊,得做巡护啊,这道不扛走,一年不止这些。
关喜如家的房后就是松花湖,夏日里,老人家总愿意到湖边纳凉,望着碧波荡漾的湖水和远处郁郁葱葱的青山,老人觉得很欣慰。
【同期声】关喜如:你看这边环境多好啊,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,这句话特别重要。以前我小时候在这边,树都很大,现在已经不多了,只有凉水河子那边还剩一小部分,这说明保护环境很重要。
巡山并不是简单的巡视,春秋时节的森林防火、夏日里防止耕牛进山、冬日里禁止乱砍盗伐。平时还要对遭到毁坏和有病虫害的树木都进行登记,特别是对那些进山采集山货的人们,要提 醒他们保护生态环境和进山注意防火,这也是重要的工作。
【同期声】杨宝山:见到两个农民,告诉他们不要砍树。
【现场音】杨宝山:别砍树,这块是重点公益林,国家重点公益林,采点儿蘑菇啥的行,这树别砍,砍它干啥啊。注意点儿防火……好嘞。这都是国家重点公益林,是不允许砍伐的,不能破坏植被啥的。还有一点,千万别抽烟啊,要不着火就麻烦了。
【同期声】杨宝山:防火期时,我们根本请不了假,防火期谁都走不了。像有一次,我媳妇儿给我捎信,说我岳父病重了在医院住院,但是也回不去啊,我媳妇儿心里不高兴,我心里也内疚,但是没办法,谁也回不去。
【现场音】守林员们:他俩到哪了?
不知道啊。
今晚炒鸡蛋,下挂面,饿够呛了吧?赶紧。锅开了,还缺啥
你说。等会儿先把鸡蛋炒出来,鸡蛋变色了。
快回来了吧?赶紧的。
杨宝山回到住处,已是晚间六点多了,另一组巡山的王长福他们已经回到了驻地,并且准备好了晚餐。
明天就是端午节了,杨宝山匆匆吃了口饭,便想起给家人打个电话,问候一下过节的情况,由于这里信号不好,杨宝山他们打电话只有借助梯子爬到房顶。
【同期声】杨宝山:喂,媳妇儿,我这头信号不好,能听见不?我回不去,明天五月节了,东西都买好了吗?今年也不在家过,回不去啊。能听见吗?
挂断电话,杨宝山坐在房顶许久没有下来,快六十岁的人了,差点儿落泪。
【同期声】杨宝山:俺们这里就是条件不好,有时下大雨或者下大雪。像夏天时,下大雨谁也走不了,船也不敢走,风大也不敢走。你买东西啥的都买不了,就得跟农民借。你像冬天时雪一大了也走不出去,这山道,想翻山,雪厚,你也走不动啊。
【同期声】杨宝山:在我们这地方,黑瞎子、野猪是常有的,尤其是现在,野猪特别多,老百姓的庄稼经常被祸害,祸害完了,人就来找我们来了。我们这天天必须得巡山到位,不到位真就不行,天天走得远,哪都走。
山里的夜晚是寂静的,杨宝山他们的夜生活除了看电视、侃大山,再有就是写日记,一本本护林日记,记载着他们走过的山山水水,春夏秋冬。
【现场音】杨宝山:有的就得往上报,不能怕得罪人,该报就得报。走了俩地方看看。你俩把电视小点儿声,听不见。就是今天去了,发现了你就写,你俩都写完了?
守林员:写完了。
杨宝山:一会儿咱也休息,明天还得起早,该干啥干啥。
从老一辈的造林人到新一代的守林人,他们把青春和力量献给了这片绿水青山,青山印证着他们的艰辛,绿树铭刻着他们的坚守。
(播出时间:2020年7月10日)
来 源:蛟河市融媒体中心
编 辑:马 佳
初 审:马 佳 杨 冰
复 审:闫兴刚
终 审:刘耀东
总监制:李堂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