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理润蛟河】凝心铸魂学思想 “1563”建新功丨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 推动蛟河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

时间:2025-04-27 来源:看见蛟河


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

推动蛟河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

蛟河市发改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

 

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,要“把发展立足点放在高质量发展上”,为蛟河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。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,蛟河市发改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重要讲话精神,以“1563”发展战略为指引,结合《蛟河市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(2025—2027年)》,聚焦“供给提升、链条强化、电网构建、消纳优化、融合创新、要素保障”六大维度,全力打造东北地区新能源产业示范高地。

一、锚定三年行动目标,构建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体系

围绕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战略目标,蛟河市发改局以三年行动方案为纲领,明确阶段任务。2025年:先期争取20万千瓦风电、2万千瓦光伏建设指标,启动绿能产业园建设,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突破20%,产值达1.7亿元;2026年:新增风光指标23万千瓦,绿能产业园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6个,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至76%,产值翻番至3.25亿元;2027年:新增风电指标14万千瓦,力争新能源装机规模跻身吉林前列,可再生能源占比超92%,产值突破4.8亿元,农村能源革命带动地方投资超10亿元。通过量化目标与定性任务的结合,形成“以目标倒逼进度、以进度检验成效”的闭环管理体系。

二、实施六大行动,打造新能源产业升级版

(一)新能源供给提升行动,夯实产业基础。资源普查先行。完成全市风光资源精细化评估,建立“资源图谱—开发规划—项目库”动态管理机制,优先在天岗镇、松江镇等风能富集区布局测风塔及规模化项目。项目加速落地。推进54万千瓦风电、5万千瓦光伏项目建设,利用丰满电厂储能和新能源资源,发展谋划水风光一体化基地项目。推进绿能产业园增量配电网配套5万千瓦就地消纳风电项目落地。多元能源互补。加快生物质天然气工程、中深层地热供暖试点建设,探索工业余热循环利用模式,2025年实现凯迪电厂与新区企业蒸汽供应合作。加快推进蛟河抽水蓄能电站建设,力争提前至2029年投产发电。

(二)新能源建链强链行动,培育产业集群。绿能产业园赋能。规划新区、天开区两大园区,实现绿电价格控制在0.5元/度左右,吸引玄武岩纤维、风机制造等高耗能项目入驻,三年园区累计投资突破25亿元。 靶向招商提质。借助广交会、进博会平台,引进光伏组件、储能电池等“链主”企业,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、智能化延伸。 农业融合增效。推进“光伏+设施农业”“光伏+冷链仓储”项目,在蓝莓产业园、晟安冷链物流园建设分布式光伏,大幅降低企业能耗成本。

(三)新能源智慧电网行动,破解消纳瓶颈。电网基建提速。新改建66千伏变电站2座,改造66千伏线路8条,提升电网承载能力;探索推进3个村级智能微电网试点建设。配网服务升级。建立配电网可开放容量发布机制,引导分布式新能源科学布局,探索储能电站等新型调峰模式。数字平台赋能。建设农村能源互联网平台,整合油、气、热、电数据,实现能源运行“日度级”监测,2026年投入运营。

(四)新能源消费提质行动,扩大市场空间。充电基建全覆盖。2027年前新建充电桩120台,小区便民充电位2400个,力争2026年底实现充电桩“乡乡全覆盖”。绿色出行推广。2027年清洁能源公交车达到85台,私人乘用车清洁能源车辆达290台,公共绿色出行率突破60%。

(五)“新能源+”融合发展行动,激发创新动能。零碳乡村示范。改造农村房屋保温层,推广光伏+电供暖模式,2027年打造3个零碳乡村,农民用电成本降低80%。城市低碳转型。建设光伏公交站、景观路灯等场景化应用项目,开发“光伏+储能+充电桩”一体化设施,新增城市绿色打卡点。储能技术突破。配置新能源项目储能容量不低于15%,探索电网侧储能电站建设,提升调峰调频能力。

(六)要素保障行动,优化发展环境。用地用林保障。建立新能源项目用地、用林“绿色通道”,争取省市支持,将新能源产业重点项目优先列入重点建设项目计划,大力争取用地规模和用地指标供给。人才技术支撑。新能源企业联合东北电力大学、吉林大学等高校及研究院所,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模式。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,引进高端技术团队。

蛟河市发改局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,以“1563”战略为行动纲领,锚定三年目标、聚力六大行动,全力推动新能源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、绿色转型主抓手。通过政企协同、创新驱动、开放共赢,蛟河市必将为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新能源高质量发展贡献“蛟河样板”!

来 源:蛟河市委宣传部

编 辑:夏 

初 审:马 佳 杨 冰

复 审:闫兴刚

终 审:刘耀东

总监制:李堂东